1、合同签的薪资和口头承诺薪资不符合
当合同上约定的薪资与口头承诺的薪资不符时,劳动者应第一明确自己的权益:
1.虽然口头承诺在某些状况下可能被视为双方的一种约定,但从法律角度来看,书面合同才是具备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因此劳动者应依据合同内容来维护我们的权益。
2.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知道薪资数额不符的具体缘由,并需要用人单位给出适当的讲解。
3.假如用人单位没办法提供让人信服的讲解或拒绝调整薪资数额,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比如,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寻求法律援助。
2、合同薪资的法律条约有什么
法律快车提醒你,关于合同薪资的法律条约,主要涉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与有关的薪资支付规定。
1.《劳动法》和《薪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了薪资的概念和支付方法。薪资应以人民币形式支付,且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2.《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拥有劳动报酬这一条约。
3.《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试用期薪资的有关内容,即试用期薪资不能低于本单位相同职位最低档薪资或合同约定薪资的80%。
3、薪资不符合怎么样寻求法律咨询
当劳动者发现合同上的薪资与实质状况不符时,可以寻求法律咨询来维护我们的权益。以下是一些寻求法律咨询的渠道:
1.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咨询或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政府部门,他们可以提供关于薪资支付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和帮助。
2.劳动者还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的帮忙。这类机构或律师一般具备丰富的法律常识和实践经验,可以针对具体状况提供有效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法。
3.劳动者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得有关的法律常识和信息。比如,可以访问一些专业的法律网站或平台,知道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内容与类似案例的处置结果等信息。
总之,在面对合同薪资与实质状况不符的问题时,劳动者应积极寻求法律咨询和帮助来维护我们的权益。同时,也应加大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常识以便更好地应付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