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解除合同后还可以仲裁吗
协商解除合同后还可以仲裁,依据国内有关法律规定:
1.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可能引发劳动争议的情形之一,当双方就劳动合同的解除没办法达成一致建议或产生其他争议时,法律赋予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权利。
2.若协商解除合同的过程中或之后出现了劳动争议,且双方没办法通过进一步的协商达成一致,则任何一方都有权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协商解除合同后仲裁法律依据
协商解除合同后申请仲裁的法律依据主要源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1.该法明确规定,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这意味着,当双方就劳动合同的解除产生争议时,可以依据该法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劳动合同法》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后,需要履行的有关手续和支付的经济补偿标准。
这类规定为协商解除合同后的争议解决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解除合同后仲裁的步骤手续
找法网提醒你,解除合同后申请仲裁的步骤手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提交仲裁申请: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需要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并附上有关证据材料。申请书应明确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
2.受理与立案:劳动仲裁机构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会进行初步审察,并在肯定期限内决定是不是受理。假如决定受理,将向申请人发出受理公告书,并公告被申请人。
3.开庭审理:在仲裁庭开庭审理前,双方当事人应按时到庭,进行陈述和辩论。仲裁庭将听取双方的建议,并调查有关事实。
4.调解与裁决: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仲裁庭会尝试对双方进行调解,以达成和解。假如调解不成,仲裁庭将在肯定期限内作出裁决。
5.实行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假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实行。
以上就是对解除合同后仲裁步骤手续的简要介绍。在实质操作中,双方当事人应严格根据仲裁机构的需要进行申请和应诉,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