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是不是具备法律效力的规定
三方协议,作为涉及三方当事人的协议,在依法签订且没有法定合同无效的情形下,是具备法律效力的。
1.三方协议一般指由学校见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一份意向性协议。这份协议虽然具备法律效力,但它并不可以替代正式的劳动合同。
2.从法律性质上讲,“三方协议”被视为民法、合同法上的“预约”,主要适用国内民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而不受《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直接约束。
3.在签订三方协议的过程中,各方当事人仍需遵守国内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有关就业政策。一旦出现违约状况,将依据民法相应条约追究违约方的法律责任。
2、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怎么样认定
找法网提醒,认定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协议是不是依法签订,即协议内容是不是合法,是不是遵循了公平、自愿、等价有偿等原则;
2.协议是不是存在法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如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
3.协议各方是不是拥有订立合同的条件,如是不是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是不是拥有相应的权利能力等。只须满足这类条件,且没有上述无效情形,三方协议即被视为有效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三方协议在毕业生到达用人单位报到后即告终止,此时用人单位应与毕业生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以明确双方的劳动关系。
签订三方协议应该注意什么细节
在签订三方协议时,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单位名字与专业名字的准确性:要确保填写的用人单位名字与单位的有效印鉴名字一致,以防止协议无效。
2.试用期与见习期的规定:
外企、合资企业、私企一般使用试用期,依据合同期的长度,试用期可以从1至3个月不等,但一般不能超越6个月。
而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所则一般使用见习期,一般为一年。毕业生在签订协议时,要明确这一规定。
3.违约金的约定:不少单位为了留住学生,会设定高额违约金。但依据劳动法规定,除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外,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4.备注栏的借助: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协议属“格式合同”,但“备注”部分允许三方另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5.警惕不真实协议:当下很多高校为了提升就业率,或许会强迫学生找熟人亲属签订“不真实”协议。这对于毕业生来讲是不利的,毕业生应坚决拒绝这种不适当的需要。
6.签订步骤的规范性:学生在签订协议时,要严格根据规定的步骤进行。等用人单位填写完毕、盖章后再到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签证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