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致使死亡后逃逸判几年以上
事故致使死亡后逃逸可能判刑是7到15年。
1.依据法律规定,肇事逃逸并致使死亡的罪行,其刑罚起点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上限可达十五年。
2.这是由于在已经导致紧急交通事故,即致使受害者死亡的状况下,若肇事者选择逃逸而非积极应付,其逃避责任的行为无疑加剧了事件的恶劣性,因此法律会在此基础上加重处罚。
3.若肇事逃逸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并致使一人死亡,且肇事者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同时有逃避法律追究的逃逸行为,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4.若死亡人数达到两人以上,则刑罚提高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5.当肇事逃逸行为直接致使死亡时,即“逃逸致人死亡”,则被视为“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依法应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肇事逃逸致死的法律规定
找法网提醒,关于肇事逃逸致死的法律规定,主要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1.该条约明确指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致使重大事故,如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若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如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则刑罚将加重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这一规定旨在严厉打击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保护受害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肇事逃逸后怎么样报警处置
肇事逃逸后,报警处置是至关要紧的步骤。
当事人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详细说明事故经过、肇事汽车特点、逃逸方向等信息。公安机关将根据交通事故报警后处置步骤进行处置:
1.记录报案信息:公安机关将按现场报警的方法进行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核查事故状况:在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将在3日内对是不是存在交通事故进行核查。若经核查确认事故存在,公安机关将受理案件并展开进一步调查。
3.告知当事人:
对于受理的案件,公安机关将准时告知当事人案件受理状况,并告知其有关权利和义务。
若经核查没办法证明事故存在或不是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公安机关将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