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护人资格有什么
监护人资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关于未成年人监护权的问题,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都是其子女的合法监护人。然而,若双亲已去世或者全部丧失承担监护责任的能力,此时监护人应依次为以下职员或机构:第一是祖父、祖母与外祖父、外祖母;第二是兄弟姐妹;最后为其他有意担任监护职责的个人或团体。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为例,一般情况下,其法定监护人的主要角色将分别由每个家庭成员(如配偶、爸爸妈妈及子女等)承担,同时也包含其他近亲与其他有意愿担任监护职责的个人或团体。在此基础上,任何有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团体都需要得到被监护人所在居住地的居民自治委员会,村民自治委员会或有关民政部门的批准后,方能正式成为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七条爸爸妈妈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爸爸妈妈已经死亡或者没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爸爸妈妈、外祖爸爸妈妈;
(二)兄、姐;
(三)其他想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赞同。
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爸爸妈妈、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想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赞同。
2、监护人资格丧失的法定情形有什么
监护人资格丧失的法定情形主要有:
1.推行紧急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如虐待、丢弃等。
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致使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况,如长期不照顾、不管理等。
3.推行紧急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如非法处分被监护人财产等。
这类情形旨在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一旦监护人出现上述法定情形,其他依法具备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有关职员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3、监护人资格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监护人资格认定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护人需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行使监护职责。第二,应与被监护人有利害关系,如爸爸妈妈对子女、近亲属等。再者,有意愿且有能力履行监护职责,包含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保障其合法权益等。同时,无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或记录,如虐待、丢弃等。若曾因犯罪被判处刑罚,在肯定期限内一般也不拥有监护资格。法院在认定监护人资格时,会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原因,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状况作出判断,以确保被监护人能得到妥善的监护和照顾。
监护人资格一般适用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缺少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的爸爸妈妈为法定监护人,若无则依次为其祖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或愿担任的其他团体。对于成年被监护人,则依次为配偶、爸爸妈妈、子女和其他亲属或团体。其他愿担任监护人者需经有关部门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