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有多大
一般,不真实离婚协议无效。若夫妻依法完成离婚手续,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子女抚育等条约,只须源于真实意愿且不违法,就具法律效力。但为逃避债务或获政策打折等非法目的而假离婚,有关条约可能被法院断定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推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置。
2、假冒伪劣产品量刑标准是什么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量刑依金及情节紧急程度而定。五万至二十万者,判二年内徒刑或拘役,罚金为销售50%至2倍;二十万至五十万者,刑期二至七年,罚金同前;五十万至二百万者,刑期七年以上,罚金亦同;超二百万者,或判十五年至无期,罚金或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销售金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假冒伪劣产品几倍赔偿
依买家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服务有欺骗,按买家实质支付的三倍赔偿,不足五百元按五百元认定。若经营者明知产品服务有缺陷仍销售致买家等生命健康受重大损害,受害方可依四十九条等需要赔偿并获两倍以下损失额的罚款赔付。一般假冒伪劣产品经营者欺诈,买家可获三倍赔偿,若后果紧急则赔偿方法有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买家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根据买家的需要增加赔偿其遭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买家购买产品的价款或者同意服务的成本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
假离婚协议一般没法律效力。所谓“假离婚”,在法律上只须依法办理了离婚手续,就产生离婚的法律后果。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约定,只须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具备法律效力。但假如能证明是为了逃避债务、获得政策打折等非法目的而签订的“假离婚协议”,有关条约可能被认定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