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重大事故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如何判
1.在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假如因逃逸行为致使受害人死亡,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肇事者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
这一规定明确了对逃逸致人死亡的紧急性的法律制裁,旨在维护交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应该注意的是,交通肇事罪是一种紧急的刑事犯罪,其后果总是不可挽回。
因此,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应立即停车、报警、抢救伤员,并积极配合调查。任何逃避责任、逃避处罚的行为都将遭到法律的严惩。
2、重大事故后逃逸的构成要件
找法网提醒你,重大事故后逃逸的构成要件主要包含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两个方面。
1.从主观方面来看,肇事者在逃逸时需要明知我们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
也就是说,肇事者需要意识到我们的逃逸行为会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而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
2.从客观方面来看,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需要是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后发生的,并且该逃逸行为与事故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肇事者的逃逸行为还需要达到肯定的程度,即构成“逃逸行为”。
逃逸后是不是仅限于逃离现场
关于逃逸后的行为是不是仅限于逃离现场,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1.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点并不局限于“逃离事故现场”。在某些状况下,肇事者虽然没立即逃离现场,但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置时畏罪逃跑,这种行为同样构成逃逸。
2.从法律角度来看,无论是立即逃离现场还是在后续处置过程中逃跑,肇事者的行为都表明了其逃避责任、逃避处罚的故意。
因此,无论逃逸行为发生在何时何地,都将遭到法律的严惩。同时,这也提醒广大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要维持冷静、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