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抑郁症离婚有什么特殊规定
抑郁症病人在离婚过程中是不是存在特殊的法律规定?
若在婚内夫妻任何一方身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另一方可依法向法院提出离婚诉求。现在在中国,夫妻间的合法离别渠道主要包含通过自愿协商缔结的“协议离婚”与经由法院裁决的“诉讼离婚”两大类。协议离婚的状况下,双方当事人需要亲自前往婚姻登记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办理离婚手续;而在诉讼离婚的过程中,其中一方需向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请求法院对其婚姻关系进行审理并作出是不是准许离婚的判决。假如法院经过审理后认定夫妻之间的感情已经破裂,则会依法作出离婚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需要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假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别人同居;
(二)推行家庭暴力或者虐待、丢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致使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结婚以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第三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2、抑郁症离婚可以抚养孩子吗
关于身患抑郁症者是不是具备抚养子女的能力,需结合抑郁症病情的紧急性进行具体剖析。
若抑郁症并未对个人平时生活产生显著影响,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孩子的抚养权归属构成冲击。
然而,在某种状况下,一方存在的疾病或许会影响其获得孩子抚养权的机会,重点在于该方所患何种疾病与这种疾病能否确保子女的健康成长。《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爸爸妈妈离婚而消除。离结婚以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爸爸妈妈双方的子女。
离结婚以后,爸爸妈妈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结婚以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妈妈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爸爸妈妈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据双方的具体状况,根据最有益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3、抑郁症离婚财产如何判
离婚诉讼中,抑郁症作为原告或被告的疾病本身并不会干扰到法庭对夫妻财产分配的裁决。在进行财产分配时,法院会综合运用很多原则做出公正适当的决定,具体包含如下几个原则:1.公正平等地分割夫妻双方所拥有些各项一同财产;2.优先保护未成年子女与女方的合法权益;3.对无过失方给予适合的补偿和关照;4.充分尊重夫妻双方的真实意愿或者协议约定。财产分配的具体数额和方法还需要结合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夫妻之间各自收入与拥有些各类财产情况怎么样;2.两人一同生活的时间长度及实质状况如何;3.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与义务是不是得到较好承接。举例来讲,若某一方身患抑郁症,确实大概对其在财产分配过程中的利益导致一定量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譬如,假如抑郁症使该方没办法正常工作或者收入大幅减少,那样法院在进行财产分配时就或许会对此给予适合的关照。然而,最后的裁决结果仍然要依据案件的具体情节与有关证据材料来作出判断。
抑郁症病人在离婚过程中没特殊的法律规定。在中国,离婚主要通过协议或诉讼渠道。协议离婚需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手续,而诉讼离婚则需一方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法院将审理并作出判决。抑郁症不影响这类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