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作为一种解决争议纠纷的办法,是指在发生纠纷时,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给具备公认地位的第三方,由该第三方对争议的是非黑白进行评判并作出具备约束力的裁决。
1、仲裁介绍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由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黑白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办法。
在法律上一般指当事人依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它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规范。仲裁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一样,关乎当事人的实体权益,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法之一。
2、仲裁的由来与进步
仲裁作为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商业活动的兴盛,仲裁渐渐成为一种常见同意的争议解决方法。在现代社会,仲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商务、常识产权、投资、贸易等范围。
3、仲裁的特征
1. 自愿性:仲裁的基础是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协议,只有当事人都赞同将争议提交仲裁,仲裁才能进行。
2. 专业性:仲裁员一般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常识,可以对复杂争议进行公正、客观的评判。
3. 保密性:仲裁过程和裁决内容一般具备保密性,能够帮助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
4. 灵活性: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可以参考案件实质状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争议的解决需要。
5. 便捷性:与诉讼相比,仲裁程序更为方便、高效,可以节省时间和本钱。
6. 独立性:仲裁机构或仲裁员具备独立性,可以公正、客观地对待争议,确保裁决的公正性。
4、仲裁的适用范围
依据国内《仲裁法》的规定,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留、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与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置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5、仲裁与诉讼有什么区别
1. 性质不同:仲裁是一种自愿型的争议解决方法,而诉讼是一种强制性的争议解决方法。
2. 程序不同:仲裁程序相对方便,时间较短;诉讼程序相对复杂,时间较长。
3. 实行方法不同:仲裁裁决具备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根据裁决履行;诉讼判决则需要通过强制实行程序才能达成。
4. 保密性:仲裁过程和裁决内容一般具备保密性,诉讼则相对公开。
6、仲裁的步骤
1. 仲裁协议: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共识,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
2. 仲裁申请:一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据。
3. 仲裁受理:仲裁机构对仲裁申请进行审察,确认符合仲裁条件后,予以受理。
4. 组建仲裁庭:仲裁机构依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组建仲裁庭。
5. 开庭审理:仲裁庭对争议进行审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并进行调查、质证、辩论等环节。
6. 评议和裁决:仲裁庭在审理结束后,进行评议,作出裁决。裁决具备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根据裁决履行。
7. 裁决的实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实行。
7、国际仲裁
国际仲裁是指跨越国家边界的仲裁,一般用于解决国际商事、投资、贸易等范围的争议。国际仲裁遵循国际条款和国际惯例,一般具备更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容易见到的国际仲裁机构有国际商会仲裁院、世界贸易组织仲裁机构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可以仲裁:
婚姻、收留、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置的行政争议。
第四条 当事人使用仲裁方法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五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未经授权,转载需要注明本站出处链接,不然将追究法律责任,日前有不法分子紧急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