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的量刑标准是什么法律规定的
挪用公款的量刑标准是刑法规定的。
1.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紧急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员工借助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越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紧急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挪用公款罪的追诉时效
找法网提醒你,挪用公款追诉时效:
1.犯此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追诉时效是五年;
2.情节紧急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年;
3.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五年或者二十年。
《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假如二十年将来觉得需要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有国家公职职员的廉洁性,又侵有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借助职务上的便利,推行了挪用公款归自己或别人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越3个月未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具备国家员工身份的职员和其他根据法律从事公务的职员才符合本罪的主体资格,其他非上述职员不具备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资格。
4.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是故意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