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侵权该怎么样维护
企业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可以分为积极的保护和消极的保护两种。积极的保护又称为事前保护,即打造相应的保护规范,防患于未然。消极的保护又称为事后保护,即当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出现后,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要运用各种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据现在的法律规定,企业在商业秘密被侵犯后,可以得到的法律救济主要有以下几种:
民法救济
民法上的救济请求权就是基于合同或者侵权行为,需要违约人或侵权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依据合同的约定,当事人假如违反了合同中有关的保密条约,即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企业可以参考保密合同的约定,或需要商事仲裁或进行诉讼,需要他们赔偿相应的损失,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假如有人推行了法律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给企业导致紧急损害后果的,企业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被告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和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劳动法救济
劳动者在合同订立、合同履行与合同终止后,违反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规章规范。劳动合同中的保密条约、保密合同或者竞业禁止合同约定,给企业导致损失的,企业可以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违反上述约定的劳动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法按期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法救济
行政法的救济主如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不正当角逐行为的主管机关,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处置。依据《反不正当角逐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当企业觉得其商业秘密遭到侵害,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查处侵权行为,如侵权人侵权行为成立,其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企业因损害赔偿问题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调解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进行调解。企业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损害赔偿。
刑法救济
依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导致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单处罚金;导致特别紧急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假如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比较紧急,给企业导致紧急损失,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诉或向公安机关控告,需要立案侦查。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并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需要侵权人赔偿相应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角逐法》第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别人导致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正当角逐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不正当角逐行为遭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根据其因被侵权所遭到的实质损失确定;实质损失很难计算的,根据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经营者恶意推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紧急的,可以在根据上述办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含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第九条规定,权利人因被侵权所遭到的实质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很难确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角逐法》第二十一条:经营者与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紧急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导致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导致特别紧急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偷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方法获得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披露、用或者允许别人用以前项方法获得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守旧商业秘密的需要,披露、用或者允许别人用其所学会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得、用或者披露别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了解,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备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手段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用人。
以上常识就是记者对“商业秘密侵权该怎么样维护”问题进行的解答,假如你需要更多法律方面的帮忙,欢迎到华律网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