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婚以后财产分割的原则有什么
双方协商原则。
离婚时夫妻对财产的分割,双方应在协商一致的原则下进行,不可以由一方决定。
男女平等原则。
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
协商不了成时,由人民法院依据财产的具体状况,以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给予补偿的原则。
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帮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的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一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据财产的具体状况,根据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些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2、结婚以后财产分割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在国内,针对结婚以后财产分割这一主题而提起的诉讼步骤一般会遭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包含但不限于案件复杂程度、证据采集困难程度与当事人的配合度等。因此,具体的审理周期或许会有所不同,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状况:
1.若使用浅易程序进行审理,则整个过程所需时间约为三个月左右。这种方法适用于案情明确明了、证据确凿充分且争议较小的案件。
2.若使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则整个过程所需时间约为六个月左右。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状况,如需延期审理的案件,其审理期限最多可延长至十二个月。
3.若案件进入上诉阶段,则上诉审理期限为三个月。
应该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一般性的参考标准,实质审理周期还将依据具体案件的实质状况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状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