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适用条件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重大不好的影响、犯罪人不是累犯。
缓刑需要拥有下列条件:
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里的“被判处”,是指宣告刑,不是指法定刑。即便法定刑远远大于三年,假如由于减轻处罚等缘由,事实上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也会适用缓刑。这里只有宣告刑的限制,没犯罪性质或罪过类型等限制,不管犯什么罪,无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可能被宣告缓刑。
2、犯罪情节较轻
这是对第1个条件的重申,即,只有犯罪情节较轻者,才能适用缓刑。所谓犯罪情节较轻,是指犯罪事实本身不紧急,社会风险性不大,譬如主观恶性不大、客观风险较小等。与犯罪事实无关的情节,如犯罪将来自首、坦白、立功等表现,是累犯、惯犯还是初犯、偶犯,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等,均是犯罪后的表现或者犯罪人个人状况,可能影响其他几个条件的认定,但本身不是犯罪情节。
3、有悔罪表现
觉得适用缓刑不致再风险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指犯罪人对于我们的犯罪感到后悔,并真诚地表示出来。如在法庭上痛哭流涕,表示对不起被害人,并通过家属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等。如实供述我们的犯罪事实或者有立功表现等均未必是有悔罪表现。是不是具备悔罪表现,对于预测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间会不会第三犯罪,具备要紧参考价值。
4、没再犯罪的危险
是指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间应该不会第三犯罪,这主要依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刑罚轻重、人际关系、性格特点、生活历程、生活环境、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家庭状况、经济情况、从事职业等多种原因来预测。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重大不好的影响
是指假如对犯罪人适用缓刑,则其在缓刑考验期间对所居住社区应该没重大不好的影响。譬如,对于在所居住社区多次调戏妇女的,多次偷窃、抢夺或诈骗的,是当地小有知名度的地痞、流氓或恶霸的,因为其在所居住社区声名狼藉、民愤较大,就不适合对其适用缓刑。所谓社区,其范围既包含所居住小区,但又不限于小区,而是一个范围相对较大的定义。
6、犯罪人不是累犯
依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一律不能适用缓刑。由于一般来讲,累犯的主观恶性和第三犯罪的可能性均比较大,不适合适用缓刑。所谓累犯,包含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犯罪情节较轻;
有悔罪表现;
没再犯罪的危险;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重大不好的影响。
:未经授权,转载需要注明本站出处链接,不然将追究法律责任,日前有不法分子紧急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