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的害处有骚扰电话和垃圾信息、冒名办理信用卡并透支消费、社交账户失窃、账户钱款失窃、泄露敏锐信息、影响个人名誉、威胁人身安全。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了一个日益紧急的问题,大家要知道个人信息泄露的害处和影响,并保护好个人信息的重要程度。
1、骚扰电话和垃圾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害者的手机或许会接到很多的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和邮件。这类电话、短信和邮件大多数都是营销推广商品、保险或宣传贷款的。假如不小心购买了来路不明的商品或保险,或许会陷入诈骗陷阱,致使财产损失。
2、冒名办理信用卡并透支消费
个人信息泄露后,不法分子或许会冒用受害者的身份证办理信用卡,然后进行恶意透支消费。银行会需要受害者还款,假如不偿还,或许会影响受害者的信用记录,甚至影响到将来的贷款申请。
3、社交账户失窃
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害者的社交账户或许会失窃。不法分子会借助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向受害者的朋友和亲戚借款,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和信赖危机。
4、账户钱款失窃
个人信息泄露后,不法分子或许会通过冒用受害者的身份证,挂失受害者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并设置新密码。假如受害者长期不需要卡,账户内的钱款或许会失窃走。
5、泄露敏锐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害者的敏锐信息或许会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活动,如诈骗、偷窃、互联网攻击等。这类活动或许会给受害者带来紧急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
6、影响个人名誉
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害者或许会遭到不好的信息的影响,如被错误地觉得是诈骗犯、欠债者等。这类信息或许会在互联网上传播,致使受害者的个人名誉受损。
7、威胁人身安全
在极端状况下,个人信息泄露或许会威胁到受害者的人身安全。不法分子或许会借助受害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跟踪、绑架、勒索等犯罪活动。
保护个人信息的手段
为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害处,大家应采取以下手段保护个人信息:
1.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锐信息;
2.用安全靠谱的互联网购物、支付平台,防止在来路不明的网站上泄露个人信息;
3.按期更新并加大个人账户的密码,用复杂且不容易被破解的密码;
4.保护好个人设施,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预防被黑客攻击;
5.防止在公共场所谈论个人信息,小心发布社交媒体信息;
6.准时注销不再用的账户,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7.当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时,准时采取手段,如更换密码、挂失银行卡等,并准时报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别人供应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紧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紧急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供应或者提供给别人的,根据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办法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根据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职员,根据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未经授权,转载需要注明本站出处链接,不然将追究法律责任,日前有不法分子紧急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