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又由于某些缘由解约时,总是会涉及到有没经济补偿金的问题。无论是单位还是劳动者需要解除劳动合同,一般劳动者没过错,单位总是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且劳动者在单位作时间越长拿到的经济补偿金自然会越多。所以,劳动者在与单位解约时,可以先确定能否获得经济补偿金的状况。
依据目前国内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假如劳动者自己出现紧急过错被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无理由向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这两种状况下劳动者不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
但,在以下情形中,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能获得经济补偿金:
1、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
根据规定,在用人单位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劳动者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因此,劳动者可以选择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的方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具体做法如下:
1、依据“意思自治”原则,国内法律允许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经济补偿金问题上进行平等自愿的协商,包含是不是给与经济补偿与经济补偿数额的多少。
2、但单位在与劳动者进行协商约定时,承诺给付劳动者的补偿不能低于《劳动合同法》法定标准的经济补偿金,不然该协议应认定为无效。
2、自己无过错时,用人单位先解除合同
劳动者自己没过错,但有时却发生了一些不能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这个时候劳动者若想获得经济补偿金,仅需等待用人单位先行解除劳动合同即可,可以在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后获得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具体如下:
劳动者出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非过错性解除情形,用人单位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合同。非过错性解除情形包含: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可以从事原工作,也不可以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可以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职位,仍不可以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没办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共识的。
用人单位出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需要经济性裁员的情形,用人单位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合同。
经济性裁员包含发生企业破产、重整、生产经营发生紧急困难、进行重大技术改革或者经营方法转产调整等状况,用人单位进行职员裁减,此时公司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3、用人单位有过错时,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
当然劳动者更不是一直只能等待用人单位在发生某些情形后来解雇自己,劳动者自己也是可以在用人单位有过错情形甚至重大过错的时候,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解约,同样也是可以拿到该有些经济补偿金的。具体情形如下:
(1)未依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保障;
(2)用人单位的规章规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3)以欺诈、胁迫的方法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违背意愿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形,此时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者如果感觉不想,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4)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等方法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期满时,用人单位不续签或者低于原来标准签协议
在固按期限的劳动合同完成后,总是用人单位是应该和劳动者继续签订合同的,但假如此时用人单位不愿继续签,或者低于原来的劳动标准签,那样此时劳动者也可以向用人单位需要给付经济补偿金。
以上的情形中,劳动者都是可以在解除劳动合同后获得经济补偿金的,但在实践中,用人单位总是会不给或者少给关于经济补偿金的部分,假如劳动者自己没办法与用人单位协商要回该有些补偿,劳动者可以积极采集有关的证据材料,申请劳动仲裁处置或者寻求专业的律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