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当家人或者亲朋好友忽然发生工伤时,不少人会惊慌或者悲痛,有些甚至惊惶失措,不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作为一名专业法律人士,提醒当事人遭遇工伤时,要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就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明确遭遇工伤单位的名字和住址。
在没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下,用人单位是工伤保险待遇的承担者,在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下,通常情况下,单位也应承担部分的工伤保险待遇。假如不了解用人单位的确切名字及地址,就没办法确定追索的对象,但实践中不少存在不了解自己单位确切名字的职工,特别是工程层层分包后,包工头自己雇佣的农民工,非常难了解我们的用人单位名字是哪个,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工伤,劳动者假如不清楚单位的名字,便没办法索赔。
2、要寻求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劳动关系证明是是申请工伤认定的首要条件条件,没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就没办法进行工伤认定,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主要包含劳动合同、工作证、上岗证、薪资条等。
3、明确单位是不是已经申请工伤认定。
无论是否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认定都是处置工伤的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伤认定第一是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不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可以在发生工伤后一年内申请,应该注意的是,申请工伤认定有确定的期限,超越期限,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会受理,追索工伤保险待遇也将得不到仲裁、法院的支持。所以,对于劳动者来讲,不要轻信用人单位的不真实承诺,以免错过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
4、与单位协商解决前,依据伤残级别和计算标准明确工伤赔偿数额。
协商解决多发生在没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下,因为申请工伤大概影响单位以后的工伤保险交费比率或者遭到有关部门的处罚,用人单位假如没为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的,发生工伤后总是不愿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别,而是选择协商赔偿数额。工伤职工或者亲属为了使工伤赔偿早日处置完毕,也会采取迎合态度,但此时没劳动能力鉴别的结论,伤残级别及后续医疗成本没办法,甚至不了解工伤赔偿的计算标准,劳动者的权益大概因此受伤。所以,假如选择协商解决问题,应多咨询医疗专家、律师等,条件允许的,最好有律师出面议判工伤赔偿事宜,签定赔偿协议。因经济条件缘由不可以聘请律师的可以寻求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