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在产品房预售时,需要拥有有关证件和条件。内部认购产品房就是在违反产品房预售条件的状况下买卖的。那样,到底内部认购产品房的风险有什么?本文为你详细解答,期望对你有帮助。
据悉,所谓“内部认购”一般是指:产品房项目尚未拥有销售条件,开发企业在尚未获得《产品房销售许可证》的状况下,采取“放号”等方法让买家订购产品房,与买家签订“认购卡”、“订购卡”、“确认卡”、“派筹卡”等形式的订购协议,向买家收取包含“定金”、“订金”、“预约金”、“诚意金”、“诚信金”等各种具备预付款性质的成本。此时的定金协议所指向的合同标的,是尚不拥有销售条件的产品房,是尚不拥有合法上市要求有哪些的产品,这种营销推广手法是一种变相的无证售房行为。
而通过内部认购方法购买的这种不符合产品房预售条件的产品房,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主要有四种:一是预期开发风险。不拥有销售条件的产品房项目,如投资、计划、规划、施工等很多问题可能尚未最后落实,各种开发手续可能尚未办结,导致建设和合法开盘日期都不可以确定。二是价格风险。先期预约,开发企业一般在认购卡上并未对产品房价格进行约定,假如遇有产品房市场价格上涨,最后的开盘价将随之上涨,但遇有产品房市场价格回落,开发企业将会找出种种理由保持原价。三是设计变更风险。因为开发手续不完备,导致项目的环境、楼层、房型、设施、水平都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到项目正式开盘时,买家或许会发现,待售房子的状况和自己预想的条件不符。四是定金风险。因为开发企业经营不善或者恶意欺诈,买家可能面临定金被侵吞的风险。
对于内部认购问题,有关人士指出,管理部门曾多次下发文件,对其违法本质予以揭示,同时对查证属实的无证售房违法行为从严从重推行处罚。但一些买房心切的市民对购买产品房有关的法律法规不知道,或者为了图实惠而盲目跟风,见到新项目,争先恐后交钱买号,客观上无形中减少了
开发商的违法本钱。因此,广大市民不要通过内部认购方法购买不符合产品房预售条件的产品房,不然一旦产生纠纷,将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律图记者为你整理,期望能更好的助你解决内部认购产品房的风险有什么的问题。期望你在产品房交易时,注意开发商是不是五证齐全,以免有关权益受损,防止非必须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