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中,民事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交织在一块,使得罪与非罪界限比较模糊,很难界定,这是近几年来对此罪名的讲解和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颇多争议的重要原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中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准确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重点在于第一要坚持该罪的行为主体的不特定性和风险金融秩序的具体性的统一。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须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能超越;人民银行规定的有关利率。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和公民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民间个人借贷活动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狭义的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根据约定进行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借贷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有什么区别
1、两者的行为目的不同。民间借贷行为的指向性比较明确,总是是用于生产经营等特定的急切需要资金的目的,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通过非法方法吸取公众资金至其“金融机构”后,其目的虽是通过货币运营等金融方法获得收益,但资金用方向并不清楚。
2、两者的行为对象不同。民间借贷的对象有特定的范围,如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一般依托借贷双方肯定的人际和社会关系形成借贷法律关系;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针对的是社会不特定的对象,其总是通过宣传、介绍、许以高额回报等方法诱使社会公众基于增值货币的愿望出让资金,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违反了金融监管规范。
3、两者的利率合法性不同。民间借贷一旦发生纠纷,贷款利率在同期银行利率四倍以内的受法律保护,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许以的高额回报不受法律保护。
有关常识
民间借贷中借条与欠条两者有什么区别剖析如下:
1、是不是确定以民间借贷的案由而审判有所不同。
借条本身就能说明当事人之间因借贷法律关系而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借条本身就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法律事实。
欠条本身仅能表明当事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但仅凭欠条本身没办法明确是何基础法律关系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借贷、交通事故、故意伤害等都能在当事人之间由于资金债权债务关系而产生欠条凭证,但欠条凭证却没办法直接对应借贷关系。
在诉讼中,债权人据此提起诉讼,而债务人或担保人对基础法律关系的效力和履行事实提出抗辩并有证据证明纠纷确因其他法律关系引起的,原则上根据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借条原则上应以民间借贷的案由而审判。但欠条却不肯定,要以基础法律关系而定。
2、未约定还款期限时,借条与欠条诉讼时效起算不同。
1、出借人依据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提起诉讼,从出借人需要借款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时届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在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中,债务人归还债权人的借款的时间尚未确定,即债务人应当归还借款,但因为期限待定,所以债务人在法律上没有归还的义务。在出借人需要借款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时届满之前,债权人也没权利需要债务人立即还款。
而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了解或应当了解其权利遭到侵害时起算。故在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中,只有出借人需要借款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时届满之后,债务人才有义务归还借款,债务人才大概不履行还款义务从而侵犯到债权人的利益,从而诉讼时效起算。
2、出借人依据未注明还款期限的欠条提起诉讼,从出具欠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但名为欠条,实为借条的按前款规定处置。
欠条出具之日就已经表明借款人已经在法律上负有偿还借款的义务,借款人出具欠条后不履行还款义务就已经侵害到债权人的合法权利,应当计算诉讼时效。
未约定还款期限时,出具借条时髦未计算诉讼时效,但出具欠条之日就已经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3年。
综上,借条与欠条一字之差却本质不同。当事人只有严格区别上述差异,才能在民间借贷中保护我们的合法权利。以上就是律图我们收拾的内容。律图有在线律师,假如你有任何的疑惑,欢迎你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