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日常,涉嫌诈骗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被捕后,会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寻求被害人的谅解,期望可以不受或少受刑事处罚,最好就不被判刑。但,被害人的谅解书真的有什么用?
被害人的谅解书对犯罪嫌疑人量刑的影响巨大
诈骗案件,是公诉刑事案件,被害人是不是谅解犯罪嫌疑人,都不影响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检察院审察案件资料后,该起诉的起诉,可以不起诉的就不起诉。
但在实践中,诈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想要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势必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如认罪悔罪、积极退赃退赔等等。这样的情况下,出于保障被害人利益、社会干扰等原因考虑,自然不可能对被害人的谅解书视若无睹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置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无需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这样来看,被害人谅解书有哪些用途是很巨大的,如果犯罪嫌疑人获得被害人谅解的,至少法院在量刑判刑时会宽大处置。甚至有无被害人谅解,就是检察院是不是提起公诉的巨大影响。所以在诈骗案件中,能获得被害人谅解的,应该尽量合理合法地争取。
除此之外,诈骗近亲属的,被害人的谅解书用途巨大,可让犯罪嫌疑人不是“犯罪”: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使用方法律若干问题的讲解》的规定,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置。诈骗近亲属的财物,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置也应酌情从宽。
最后,尽管犯罪嫌疑人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书,不肯定能免除刑事处罚的,但最起码在量刑时可以争取宽大处置,从轻处罚。这方面如果不了解该如何处置,可以找个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帮助,办案资深的律师,总是能妥善处置有关事宜的。